Search

【腦中小劇場 《媽媽好神 - 俗女家務事》 關於曬娃這檔事】
      
不只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腦中小劇場 《媽媽好神 - 俗女家務事》 關於曬娃這檔事】
      
不只是藝人,只要我們升格為家長,就有極高的機率跌進「曬娃」(sharenting)的坑,無一倖免。
    
曬娃這檔事,連我自己也不例外,更不用說那些在群組裡因為過度曬娃,而被排擠的家長們。
     
但孩子實在太可愛了,「要如何用不討人厭的方式,進行科學曬娃」,是我在本集節目的分享重點,包括:
    
● 關於曬娃的「三種心態」
● 科學曬娃而不被討厭的「兩項訣竅」
● 過度曬娃所帶來的「兩大影響」
● 當曬娃結果不如預期,如何調適焦慮感
    
在自媒體盛行(甚至橫行)的世代,曬娃成了某種集體焦慮的來源,該如何理解心態、調整曬娃的步調,甚至讓曬娃成為一種具有厚度的教養分享,都會在這集的節目中進行解答。
    
戲份集中在頭尾(出現在影片11:45處,以及37:50之後,一路到結尾),感謝製作單位遷就,先讓我錄完頭尾趴趕去接案(因此中間一段都是我離場後錄的)。另外也感謝製作單位 ( 東森電視-媽媽好神)用心地選定了這個主題,讓臨床心理專業有機會參與其中,但我們不說教,而是經驗分享,在藝人們的演示下,相信一般父母會對這主題更有共鳴。
    
最後補充關於「科學曬娃」的幾個重點,這部分其實可以參考某些親子教養粉專( 澤爸 : 親職教育講師、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)的發文模式。這些粉專雖然曬娃,卻能曬出人氣,專家身分固然加持,但重點卻在下列:
    
● 照片不只曬娃,裡頭有「故事」
● 故事藏有主題,主題產生「連結」,建立共感
● 不說教,而是「分享」處理經驗
● 絕不奪命連環PO,定時發文,保持「鮮度」與熱度
    
當然,家長們不必把曬娃這件事看得太嚴肅,但這些珍貴的生命經驗,卻在無意間被看做視覺轟炸就有點可惜了。
    
最後,請記得做好隱私設定,把控內文界線,保護孩子,也是很重要的喔。
    
(影片請看留言頁連結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劉仲彬臨床心理師,高雄醫大心理研究所臨床組畢,執業年資逾十年,著有《人生障礙俱樂部》一書,喜歡說書勝於說教,現獨立接案。諮商服務/課程講座/撰文合作,歡迎私訊或來信詢問
View all posts